2026年6月26-28日在首钢会展中心盛大开幕的“2026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安全产业博览会”上,一场关乎未来应急救援的科技风暴将如期而至。与往年相比,本届博览会的最大亮点无疑是贯穿各个展区的救援机器人队伍。从地震废墟下的生命探测到浓烟火场中的物资投送,从湍急洪水里的自主巡救到危化现场的精准处理,这些代表着全球顶尖科技的机器人产品集体亮相,将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硬核阅兵”,重新定义现代化应急救援的战术与格局。
“空地一体”,构建全域救援网络,展会上,机器人的协同作战能力成为关注的焦点。“空中”: 多家企业将展示最新一代的工业级无人机救援集群。它们不仅能通过搭载的高清热成像相机在夜间或浓烟中快速定位被困人员,更能通过算法自动规划最优航线,成群结队地向指定区域投递急救包、对讲机乃至微型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实现“空中生命线”的精准建立。“地面”: 仿生四足机器人(机器狗)以其卓越的地形适应性惊艳全场,能够稳健地行走在废墟、陡坡和泥泞中,代替救援人员进入极度危险的环境,通过灵活的“脖颈”和机械臂执行开关阀门、样本采集等精细操作。而大型防爆消防机器人则如同移动的堡垒,顶着高温和爆炸风险,深入火场核心区域进行灭火作业。
AI赋能,从“执行”到“决策”的进化。本届博览会的机器人产品将普遍实现从“远程工具”到“智能终端”的跨越。内置的先进人工智能(AI)算法,使得机器人具备强大的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
模块化设计,应对极端复杂场景
针对应急救援场景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模块化设计成为救援机器人的主流趋势。同一款机器人底盘,可以通过快速更换不同的任务模块,瞬间变身为灭火机器人、侦查机器人、排爆机器人或医疗后勤保障机器人。这种“一机多用”的理念,极大地增强救援队伍的现场适应性和装备使用的性价比,满足从城市灾害到野外自然灾害等不同极端场景下的迫切需求。
救援机器人的集中亮相与快速发展,标志着我们正进入一个‘人机协作’的新救援时代。它们不仅是替代人类进入危险环境的工具,更是拓展我们感知、分析和应对灾难能力的智能延伸。这批高科技装备的推广应用,将显著降低救援人员的风险,并挽救更多宝贵的生命。”
本次救援机器人的大规模、高水准展示,不仅将为行业树立新的技术标杆,也将为各级救援部门提供前瞻性的装备采购与战略规划平台,必将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应急救援能力迈向新的高度。
来源:应急安全科技联盟网
2025年展会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e书在线:“电子样本专业推广,“展会信息”搜索发布。 战略合作伙伴:浙江省泵阀行业协会 温州金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1510号-1